close

本文引用自Flashforward - 【尋找艾瑞克】邀你參加電影首映會

 

尋找艾瑞克 / Looking for Eric

每一個人都需要一位英雄

  • 類    型: 劇情、喜劇、勵志
  • 片    長: 116分鐘
  • 導    演: 肯洛區(Ken Loach)《吹動大麥的風》金棕櫚大導
  • 網    站: www.ffe.com.tw / www.lookingforericmovie.co.uk(英國)
  • 上映日期:2009.10.02


‧《吹動大麥的風》金棕櫚大導肯洛區感人新作
‧2009年坎城影展正式競賽
‧曼聯足球天皇艾瑞克坎托納(Eric Cantona)大螢幕演出


【劇情大綱】

艾瑞克的人生正在迷失…
 
郵差艾瑞克生活一團亂,繼子們成天惹禍,花園裡的混泥機永遠不運轉,一場車禍還牽扯到了三十年前的舊情人莉莉!他的足球死黨們不斷想讓他振作起來,但艾瑞克持續迷失。
 
此時,一個神秘的外國朋友出現了-另一個艾瑞克:曼聯足球天王巨星艾瑞克(Eric Cantona)。足球天王艾瑞克帶郵差艾瑞克展開一場面對自我的的歷險旅程。諺語說:「害怕丟骰子的人永遠無法丟到六點!」美好生活等著你賭一把。肯洛區版《王牌天神》,保證輕鬆幽默又勵志感人。

 
【各界好評】

《尋找艾瑞克》:一部輕盈討喜、層次分明又有料的喜劇,它撼動不了全世界,卻能帶給你超乎想像的愉悅。~國際知名影評人Alison Willmore, IFC


一部輕鬆愉快的肯洛區電影!這回肯洛區與長期合作的劇本夥伴Paul Laverty在《尋找艾瑞克》中添加了大量的幽默元素,更巧妙找來法國前足球明星參與演出,整部電影維持肯洛區一慣的調性,多彩多姿又極具親和力。~《ScreenDaily》


誰說肯洛區的電影不會讓你會笑開懷?肯老坎城最新競賽片《尋找艾瑞克》,在今年坎城影展每一場試片會上,每隔幾分鐘,就讓全場哄堂大笑,一轉眼,又引起如雷掌聲,絕無例外。肯洛區,從不讓人失望。~《Hollywood Reporter》


不需具備任何足球常識,更不需熟識足球明星,肯洛區新片《尋找艾瑞克》不著痕跡的笑料點,讓整個坎城都開心了起來。非常有趣的佳作!~《綜藝周報》

 
【關於導演】
坎城影展最鍾愛的寫實主義大導,金棕櫚獎主-肯洛區(Ken Loach)

 
肯洛區,原名Kenneth LOACH,1936年出生於英格蘭的一個工人家庭。從小喜歡歷史,尤其著迷於莎士比亞的戲劇。年輕時在牛津聖彼得大學攻讀法律,畢業後即投身劇院。1963年,他進入英國國家廣播電視公司(BBC),以拍攝「電視記錄片式戲劇」(docudrama)為主,後來他以電視紀錄片導演的身份進入電影創作領域,仍舊保持著紀錄片特有的質感,樹立起樸實無華的寫實主義風格。

肯洛區繼承了英國自由電影運動的風範,主題上呈現強烈社會批判意識,針砭僵化的社會制度、森嚴的階級制度和陳腐虛偽的傳統價值觀等。他的第二部電影作品《鷹與男孩》環繞著希望和命運的本質,以工人階級中的鬥爭為題材,被視為60年代後期英國電影史上的關鍵作品,此後,他確定聚焦在工人階級的政治行動上為其使命。1986年,英國BBC電影第四頻道支助他所有拍攝費用,讓他拍完了《再見祖國》,從此他視野變得更開闊,開始觸及國際的社會問題。像是描寫愛爾蘭革命的《致命檔案》、尼加拉瓜解放鬥爭的《卡拉之歌》、和講述西班牙內戰的《以祖國之名》等。2000年的《麵包與玫瑰》則是描繪生活於美國資本社會底層的墨西哥人向其雇主抗爭的故事。

90年代之後,肯洛區的創作偏重在家庭情節劇,把個人的故事融入大的社會、政治、經濟環境中考察,從《底層生活》、《雨石》、《我的名字是喬》到《甜蜜十六歲》都採類似的模式,這種家庭情節劇把政治命題和主流故事結合起來,在個人故事敘述中完成政治觀點的表達,看起來像是劇情片與紀錄片兩種風格的融合。肯洛區大多以真實生活為題材,堅持實景拍攝,並採用大量非職業演員,使得他的電影散發出類似紀錄片的真實和震撼心靈的情感力量。30多年來獲獎無數的肯洛區,2006年再因《吹動大麥的風》榮獲坎城影展最佳影片「金棕櫚獎」,讓他的導演生涯更上巔峰。

2009年肯洛區入圍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的最新作品《尋找艾瑞克》,再度與他長期合作的製片Rebecca O’Brien與編劇保羅․拉維提搭檔。其中Rebecca O’Brien是一位獨立電影製片,從1990年的《致命檔案》開始與肯洛區合作超過十部電影,他表示新片《尋找艾瑞克》有別於以往肯洛區的任何一部電影,帶來溫馨、幽默的氣氛,絕對是一部前所未見的浪漫喜劇。

導演年表與得獎紀錄:

1967 : Poor Cow《苦命母牛》
1969 : Kes《鷹與男孩》
1971年大英劇作家協會最佳英國劇本
1971年英國專業BAFTA電影獎最佳導演、最佳劇本、最佳男配角、最佳新人獎
1971 : Family Life《家庭生活》
1972年柏林影展費比西影評人獎
1974年French Syndicate of Cinema Critics最佳外語片
2003年雪梨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劇情長片
1979 : Black Jack《黑傑克》
1979年坎城影展費比西影評人獎
1980 : The Gamekeeper《獵場看守人》
1981 : Looks and Smiles《外貌與微笑》
      1981年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
1986 : Fatherland《再見祖國》
1986年威尼斯影展UNICEF獎
1990 : Riff-Raff《底層生活》
1991年坎城影展費比西影評人獎
1990 : Hidden Agenda《致命檔案》
1990年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
1990年坎城影展評審團獎
1993 : Raining Stones《雨石》
1993年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
1993年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
1994年Evening Standard British Film Award最佳電影
1994年French Syndicate of Cinema Critics最佳外語片
1994年London Critics Circle Film Awards年度最佳導演
1994 : Ladybird Ladybird《折翼母親》
1995 : Land and Freedom《以祖國之名》
1995年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
1995年坎城影展費比西影評人獎
1996年法國凱薩獎最佳外語電影
1996年French Syndicate of Cinema Critics最佳外語片
1996年Sant Jordi Awards最佳非美國電影
1996 : Carla’s Song《卡拉之歌》
1996年威尼斯影展義大利國會主席金牌
1998 : My Name Is Joe《我的名字是喬》
1998年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
1998年坎城影展最佳男主角
1998年英國獨立影展最佳影片、導演、原著
1998年瓦蘭多利影展最佳男主角
1999年丹麥Bodil獎最佳非美國電影
1999年波特蘭觀眾票選最佳電影
1999年羅伯特影展最佳非美國電影
Valladoli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金穗獎、觀眾票選獎
2000 : Bread and Roses《麵包和玫瑰》
2000年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
2000年Rio de Jane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費比西影評人獎最佳歐洲電影
2001年聖塔芭芭拉國際影展鳳凰獎最佳電影
2000年Temecula Valle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評審團獎最佳長片
2001 : The Navigators《鐵路悲歌》
2001年威尼斯影展兒童電影獎、Ragazzie電影獎
2002 : Sweet Sixteen《甜蜜十六歲》
2002年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
2002年歐洲電影獎費比西影評人獎
2002年Valladoli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金穗獎
2002 : 11’09’’01《九一一》片段
2002年威尼斯影展費比西影評人獎最佳短片
2004 : Ae Fond Kiss《蘇格蘭之吻》
2005年法國凱薩獎最佳歐盟電影
2005 : Tickets《航向幸福的旅程》片段
2006 :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《吹動大麥的風》
2006年坎城影展最佳影片「金棕櫚獎」
2007 : It’s A Free World《自由國度》
2007 : Chacun son cinéma《浮光掠影:每個人他自己的電影院》片段
2009 : Looking for Eric《尋找艾瑞克》
      2009年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

【關於編劇】

保羅․拉維提 Paul Laverty

保羅․拉維提最初研習哲學,後來旅居中美洲成為一名專為人權組織工作的律師,1984年獲得了學術獎項Fullbright的肯定。肯洛區與兩位默契絕佳的長期編劇搭檔。1996年保羅․拉維提開始轉任編劇,自《卡拉之歌》起與導演肯洛區合作至今,新片《尋找艾瑞克》已經是他們第十次合作了。只要是他們兩人合作的電影必定橫掃歐洲各大影展,並獲得一致好評,他為肯洛區編寫的劇本曾四度入圍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劇本,三度入圍歐洲電影獎最佳劇本;並以《甜蜜十六歲》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;2007年再以《自由國度》獲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劇本。

【關於演員】
 
足球大帝:艾瑞克․康托納 Eric Cantona
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法國知名足球員,後來轉行成為演員。他的職業足球員生涯十分輝煌,並有「艾瑞克大帝」之稱,他在5年內為曼聯奪得4次英超聯賽冠軍,其中兩次更是聯賽及足總盃雙料冠軍(1994年、1996年),1996年當選英格蘭足球先生,2000年被選為世紀最佳球員,最後也在曼聯結束其足球員生涯。1998年初次在凱特布蘭琪主演的《伊莉莎白》中擔任客串,從此開始他的演員生涯。

 
史提夫․伊維慈 Steve Evets (Eric Bishop)
史提夫․伊維慈是來自英國的演員和音樂家,2008年首次出現在Kenneth Glenaan的得獎電影Summer中,飾演一名終日坐在輪椅上的病危酒鬼;2009年在肯洛區執導的《尋找艾瑞克》中首度擔綱男主角,自然的演技使他入圍2009年坎城影展最佳男演員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ilot6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